老君岩东西塔等史迹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缩影李幼琴笑着说每件影雕作品都要花费许多时间雕琢
泉州12月12日电 (吴冠标)作为闽南文明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以“唐雕”知名,台商区张坂镇更素有“中国雕艺之乡”的美誉。现在,传承了千年的雕艺在此勃发出新的活力,展示着兴盛的活力。
“哒哒哒、哒哒哒……”影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幼琴手中钢钎娴熟地敲凿石板,手腕起落间,老君岩、东西塔等闽南奇迹跃然“石”上,逼真程度仿若拍摄作品,令人惊叹。
12日在泉州台商区举办的“千年雕艺海丝情缘”雕艺精品展上,雕艺大师们现场展示技艺,“以木为纸,以刀为笔,落笔成型”的木雕、“千丝万缕绕指柔,精细艺术毫厘间”的漆线雕、“石上绣花”的影雕等上千件雕艺作品各显相貌,出现着泉州雕艺文明工业的辉煌。
“老君岩、东西塔等史迹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缩影。”李幼琴笑着说,每件影雕作品都要花费许多时间雕琢,她每天的发明时间常高达十几个小时。“像手头这件《古韵今声》,就要用七八天。但看着作品渐渐成形,就越做越有成就感,有时不知不觉就发明到天亮,只能怀着惋惜等候明日的到来。”
12日,影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幼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发明《古韵今声》。 吴冠标 摄
在一批又一批像李幼琴这样满怀匠心的工艺人推进下,泉州台商区的雕艺工业不断展开强大,出产规划由小变大,工艺由粗变精。此外,伴随着闽南人的迁居展开,泉州雕艺逐渐走出国门,知名海外。东南亚一带乃至全球的佛具和寺庙建筑大多源自张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和艺术珍品。
据统计,泉州台商区现有雕琢工艺人才2万多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8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人;规划以上雕艺出产企业上百家,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的布景下,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谒祖、经商办厂,两岸雕艺文明亦日渐交融。
“这些年来,泉州匠人的雕艺水平越来越高,工业也愈发无缺,许多台湾的雕琢产品都要来这儿加工。”在从业近50载的台湾工艺美术师汪日清回想中,张坂雕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现在在各方竭力下,却已康复传承,精雕细镂,不断展开,这样的进程非常值得两岸交流谈论。
据悉,为推进两岸雕艺人才在技艺传承、艺术发明、市场推广、工业运作等方面的交融与行进,泉州台商区还生动举办泉台两地雕艺作业职工技术比赛,现在该比赛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两岸雕艺从业人员参议交流技艺的重要途径。
“传承与发扬雕艺文明是咱们匠人的使命与责任,而精美绝伦的作品是最好的‘通行证’。”泉州台商区雕艺协会会长苏玉彬标明,未来将竭力发明出更多反映时代的雕艺作品,也希望能拓荒更多与各地雕艺工业交流交流的途径,让千年雕艺文明再现相貌、再展风华。(完)